——讀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,中國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員會" /> ——讀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,由中國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員會編寫" />

无套内谢少妇毛片a片999_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_无码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_男人搡女人搡到高潮视频_缘分五月在线视频免费看_日本少妇高清无码_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_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_国产午夜大地久久_AV网址有哪些

中國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員會
不得刊登涉密信息
首頁 瓊盟概況 民盟要聞 時政要聞 參政議政 組織建設 思想建設 社會服務 機關建設 盟員園地 普法教育
您現(xiàn)在的微位置:  首頁 >> 盟員園地 >> 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
盟員園地 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 他山之石 盟史資料 盟員風采 光榮榜
“一位正統(tǒng)軍人”的固守與轉變
——讀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
審核人: | 撰稿人:海南民盟 | 來源: | 2018-08-27 | 閱讀:16234 | 字體大小:


      

      團結出版社社長、總編輯梁光玉知我曾在全國政協(xié)文史辦工作過多年,特意送我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,說是鄭洞國后人鄭建邦、胡耀平撰寫的。隨手翻閱,便難擱下,一氣讀完。一是好讀,文字流暢,圖文并茂,有許多來自海外的珍貴歷史照片;二是我對鄭洞國將軍的歷史有所了解,書中所提及的人物事件大都在腦海中有印象。

  我大學畢業(yè)后就在全國政協(xié)文史辦從事征集、編輯與出版文史資料工作。文史資料工作自1959年周恩來總理倡導以來,全國政協(xié)設立了文史專員室,一大批原國民黨軍政人員擔任專員,分別在文史資料委員會下設的政治組、軍事組、工商經(jīng)濟組等協(xié)助工作。我到政協(xié)時杜聿明先生已去世,但書中所涉及的一些人,如覃異之、鄭庭笈、尚傳道、焦實齋等人大都見過,有的過去因為編書還一起聊過。書的主人公鄭洞國將軍我也見過,是在幾次會議上見到,言語不多,中山裝的風紀扣永遠是扣的,腰板挺直,這與我見過的諸多原國民黨軍人的形象是一致的。唯獨是他的眼神,沒有那種身居高位咄咄逼人的尖銳,始終溫文平靜。

  閱讀該書,使我對鄭洞國將軍的前半生有了全面的了解。黃埔一期,參加北伐,投身抗戰(zhàn),以及在長春投誠起義。

  昆侖關戰(zhàn)役與中國遠征軍抗戰(zhàn)

  昆侖關戰(zhàn)役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向日軍發(fā)動的攻擊,是在1939年12月,時任第五軍軍長杜聿明,鄭洞國任第五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。這是中日兩軍精銳部隊在正面戰(zhàn)場上的迎頭血戰(zhàn),兩軍進退攻守多次交換,最終以中國軍隊收復昆侖關完勝。作者在書中記錄了鄭洞國將軍指揮作戰(zhàn)的全過程,印象至深的是,危急關頭,一向溫文爾雅的將軍也急眼了,下達命令,“作戰(zhàn)不力,軍法從事”,“必須死守,否則砍你的頭”。當硝煙散去,“祖父曾偕同參謀長舒適存前往四四一高地視察,看到山上的植被幾乎全被炮火燒焦,敵我陣亡官兵交錯倒臥在血泊中,幾乎無法讓人落腳。祖父晚年追憶這次戰(zhàn)役,還一再感嘆:真是血流成河呀!”“戰(zhàn)役結束后,從陣地上撤下來的三個步兵團的戰(zhàn)斗兵已不足八百人。祖父陪同白崇禧副總參謀長檢閱部隊時,想到眾多袍澤已化為忠魂而去,這位久經(jīng)戰(zhàn)陣的軍人不禁失聲痛哭。”這就是一個軍人的情感,對日寇鐵血如石,對部下犧牲肝腸寸斷。這些細節(jié)唯有參加戰(zhàn)斗的軍人回憶,讓讀者如身臨其境,感人至深。

  作者以較大的篇幅展現(xiàn)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的組建與遠征滇緬的失利及鄭洞國將軍自1943年受命前往印度,擔任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,中美英合作在印度藍姆珈整訓,參加指揮反攻緬北戰(zhàn)役。這段歷史最早披露,應該是在全國政協(xié)《文史資料選輯》第8輯(1960年出版)上,打頭三篇是杜聿明《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(zhàn)述略》,宋希濂《遠征軍在滇西的整訓與反攻》,鄭洞國、覃異之《中國駐印軍始末》,三篇文章將近10萬字。軍人之回憶,大都從戰(zhàn)略、戰(zhàn)役,排兵布陣,史料是很珍貴的,也是第一手的資料。作為內部讀物,閱讀范圍不大。原先與美國的關系不好,“中美合作抗戰(zhàn)”等都成了禁區(qū),也無人深入研究寫作。直到中美建交,這段歷史的回憶文章才漸漸多了。

1924年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(yè)的鄭洞國

  我在文史辦聽老人講述滇緬抗戰(zhàn),印象很深的,一是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(zhàn),戴安瀾師長重傷死亡,杜聿明率領大軍從野人山撤退,千軍萬馬穿過熱帶雨林,人馬一旦倒下,幾天變?yōu)榘坠牵鰜硭o幾,聞之毛骨悚然。二是組建中國駐印軍時,一些部隊被空運至印度藍姆珈,許多人是第一次乘飛機的,美軍的后勤保障是很充足的,一到駐地軍官與士兵即按照美軍的裝備配發(fā),每個人都領了一大堆,幾套內外衣,連香煙、巧克力都有。這在國內的軍人是無法想象的。美軍給戰(zhàn)斗部隊都配置了強大的火力,加之中國軍人堅韌頑強的戰(zhàn)斗精神,緬北反攻一路推進也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。故事引發(fā)好奇,怎么還有那么多人到緬甸去打仗?對中國遠征軍、中國駐印軍的全過程了解不多,雖然看過一些杜聿明、鄭洞國、孫立人、廖耀湘等人的回憶文章,知道中英美聯(lián)合抗日過程中矛盾重重。讀完鄭建邦、胡耀平所著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,才知曉鄭洞國將軍的重要作用。

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鄭洞國將軍

  本來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,蔣介石是想委任邱清泉,杜聿明認為邱清泉脾氣暴躁,恐與史迪威等人鬧翻,影響美國軍援,故通過何應欽向蔣介石推薦鄭洞國,這一回,蔣介石倒是“知人善任”。由此開始了鄭洞國將軍“一生軍旅生涯中,最為輝煌也備受煎熬的難忘時光”。從1942年春中國遠征軍組建入緬作戰(zhàn),到1943春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,直到1945年抗戰(zhàn)勝利,作為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鄭洞國始終一線指揮,上與美軍將領史迪威等人協(xié)調關系,下與孫立人、廖耀湘各軍師長部署作戰(zhàn)方案,將軍果敢決斷而又溫文儒雅耐心,承上啟下,化解了中美英將帥的矛盾,贏得了將士的認同。將士同心是戰(zhàn)爭取勝的關鍵,這些細節(jié)在本書中都有反映,作者還根據(jù)鄭洞國將軍留下的資料,對緬北戰(zhàn)役一一梳理,對每一個戰(zhàn)役敵我雙方軍力、武器、攻守戰(zhàn)況都做了詳細的研究與記述,加之本書配有大量來自美國和臺灣島內檔案中的歷史照片,圖文并茂,既了解了歷史、戰(zhàn)爭的全過程,人物形神及戰(zhàn)爭氛圍呼之欲出、扣人心弦。

  卷入東北內戰(zhàn)

  遼沈戰(zhàn)役,長春被圍,鄭洞國將軍步出指揮部投誠的照片,相信許多人都有印象。從1946國共雙方搶占東北,國民黨是整軍整師美式裝備的部隊接收東北各大中城市,而共產(chǎn)黨則派出了大量干部及武器裝備不全的部隊趕赴東北,最初的交手,吃虧的是共產(chǎn)黨軍隊。到1948年,僅僅三年時間,原先的東北民主聯(lián)軍轉變?yōu)闁|北野戰(zhàn)軍,卻成為國民黨軍隊的強大對手,將國民黨的主力分割包圍,圍城打援,聚力殲之。鄭洞國初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副司令長官,兩次因杜聿明生病代理司令長官,后任東北行轅副主任,1948年2月鄭洞國本來想借回北平看病離開東北,沒想到被衛(wèi)立煌派往長春。此時四平街失手,中長路被切斷,長春成為懸于北滿的孤島。鄭洞國部署完長春防務“正準備返回沈陽,繼續(xù)他的治病計劃,卻意外的接到衛(wèi)立煌的電報,要他留在長春,兼任剛剛組建的第一兵團司令。”隨后蔣介石的電報來了,這下鄭洞國為難了,衛(wèi)立煌的命令可以不聽,但蔣介石的命令就不敢不聽了。作為蔣介石提拔的親信,知恩圖報,明知是死路一條,軍人觀念的固守,只有以死相報了。長春被圍城長達5個月,軍民糧草斷絕,軍心渙散,守城部隊相繼起義投誠,在解放軍的包圍中,本想殺身成仁的鄭洞國,最后被部下簇擁不得不放下武器,走起義投誠之路。作者沒有掩飾鄭洞國將軍當年的頑固,抱著“臨危受命,義不容辭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”上任,聞悉部下準備投誠,厲聲痛斥。即便是“到了如此絕境,祖父仍想著寧肯戰(zhàn)死,不愿投降,頑固可知”。這一章節(jié)中,我認為最值得一讀的是,作者記錄了一位國民黨將領,正統(tǒng)的軍人,在執(zhí)行命令固守待援時的心路歷程,面對守城軍民因饑餓人相食的慘況,內心是備受煎熬,用鄭洞國自己的話說,“那時天空中的太陽都失去了光芒”,但“他還努力地保存自己對蔣介石、對‘黨國’的忠誠和他所認同的軍人氣節(jié),決意苦撐到底”。這就是當年跟隨蔣介石一大批國民黨將領的共同心境,如鄭洞國的老上司杜聿明在淮海戰(zhàn)役被俘后,拿石頭自殺,把自己打得頭破血流。

20世紀70年代初,鄭洞國先生攝于北京花園村寓所

  起義與投誠,長春的和平解放,讓一個愚忠、頑固的人突然走向了新生,除了感謝共產(chǎn)黨的寬大政策,也真應該感謝鄭洞國的部下,否則成為戰(zhàn)俘將被送進監(jiān)獄。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鄭洞國往昔厚待下屬,為人正直,人緣不錯,才會出現(xiàn)官兵不離不棄,采取了推動長官投誠的“長春方式”。但被迫放下武器的鄭洞國,其思想轉變,卻是一個痛苦煎熬緩慢的過程,解放軍的禮遇,鄭洞國提出的要求,在哈爾濱的學習,回到上海與家人團聚,毛澤東、周恩來的邀請接見,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。

  作者講述的一個個小故事,生動而有趣,一點一滴的轉變,只有家人知曉與感受到。從猶豫觀望、不想干事到信服共產(chǎn)黨,從頑固堅守到徹底轉變,直接向周總理表示愿意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(yè),這是鄭洞國將軍與其他國民黨將領所不同的獨特人生履歷,一旦轉變,矢志不移。“以愛國始,以愛國終”。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位正統(tǒng)軍人率直的個性,淡泊名利,敬上司,厚部下,為人正派、忠厚誠實的本質,堅守并貫其一生,使他在戰(zhàn)場上,得到同仁、對手的敬重,無論是在新舊社會都有良好的口碑。這就是作者心中長輩,不論戰(zhàn)場勝敗人生起伏都值得敬重的長輩。相信讀者讀完此書亦有同感,并能從中找到答案。

1986年夏,鄭洞國先生在木樨地家中接受媒體采訪

  自1959年始,鄭洞國擔任第三屆、四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連任五屆、六屆、七屆全國政協(xié)常委;當選五屆、六屆、七屆民革中央副主席,1984年當選黃埔同學會副會長。從這份簡歷中可以看出,鄭洞國將軍晚年有相當部分精力是參與政協(xié)的文史資料工作。因為文史專員室有他熟悉的老上司與老部下,無論是一同視察或是開會,彼此知根知底,自然是談笑風生。

  兩件值得一提的事

  有兩件事值得一提的,一是杜聿明將軍1981年5月去世后,文史委準備出一本《杜聿明將軍》的專輯。原先是邀請一作家來寫,吃住在政協(xié),幾個月后拿出初稿,不知何故被放棄了。后決定由鄭洞國、侯鏡如、覃異之、文強、鄭庭笈、楊伯濤撰寫,當時他們都各自寫過一些,如鄭洞國寫《回憶杜聿明先生片段》《再憶杜聿明先生》。為了便于讀者閱讀,編者拉出大綱,將各人的回憶文章分段充實,經(jīng)修改后形成初稿,1985年9月16日在政協(xié)大院文史專員室召開了《杜聿明將軍》專輯定稿會,鄭洞國等人都參加了審閱并提出建議,會后,還在院前拍了合影。該書于1986年出版。我想這是鄭洞國為敬重的老長官杜聿明做的一件很實在的事。

鄭洞國先生與長孫鄭建邦,攝于1958年冬

  二是1983年全國政協(xié)文史委決定編輯整理并陸續(xù)出版“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(zhàn)爭親歷記”叢書12本,由文史委軍事組負責。當時全國政協(xié)常委、委員中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幾乎都參加軍事組征集編輯調研工作,有些人還參加了稿件的審閱核實工作。這其中就有鄭洞國、侯鏡如、黃維、覃異之、趙子立、李覺、文強、黃翔、鄭庭笈、楊伯濤、廖運周等人,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,這套叢書第一次全面完整記錄了國民黨部隊在正面戰(zhàn)場的真實情況,圖書出版后,在海內外影響極大。也正如這些抗戰(zhàn)將領所希望的,這套叢書可以為那些在抗戰(zhàn)陣亡、傷殘人員及其家屬落實政策提供依據(jù)。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,是這批老長官們在有生之年為當年犧牲在抗日戰(zhàn)場的將士及后人所做的一件足以銘刻歷史的大事。

  我想,如果將這些史料、圖片補充,會使《鐵血儒將鄭洞國》一書增色若干吧。(陳海濱)

版權所有 @ 2022-2026  中國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員會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(qū)紅城湖路100號省機關紅城湖辦公區(qū)16號樓4樓  郵編:571100  聯(lián)系電話:0898-65220880
瓊ICP備 05000315號  設計制作:中立科技  網(wǎng)絡糾錯:0898-31568060